血液循环系统血液质量变差导致微循环障碍的形成

1、常年饮食偏好可导致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及移位,导致营养代谢紊乱产生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物系统,里面寄居着数百种乃至 1000 多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被称为胃肠道菌群。胃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群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人体胃肠道的微生物系统中,维持着胃肠道的生态平衡状态。胃肠道微生物菌群以人体所摄取的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为反应底物进行代谢,来给自身菌群的繁殖、生长等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饮食偏好的习惯会让人在长时间内喜好吃某类食物(如高脂类食物、高糖类食物、高蛋白类食物、高嘌呤类食物等),这种情况下,会引起胃肠道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菌群微生物菌群以所摄取的该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反应底物,不断进行降解和代谢,以便为自身菌群的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物质供应,经年累积会导致微生物菌群过度繁殖而引起失衡及移位现象。

失衡及移位的微生物菌群在胃肠道内的繁殖生长,并通过分泌胞外酶等物质来不断的降解人体所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脂质、糖、蛋白质等),降解后的小分子物质被人体胃肠道消化吸收后会导致机体被动吸收各营养物质过多现象,叠加人体胃肠道消化液正常的主动消化吸收时,会引起营养物质代谢过剩或缺乏即营养代谢紊乱症状产生,本文主要讨论过剩状态。

营养物质代谢过剩是属于营养代谢不平衡的一种,营养代谢不平衡还包括营养供应不足引发的营养不良症状。从代谢性慢病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来看,人体主要的各类型代谢性慢病的始动因素与营养代谢过剩密切相关,而在代谢性慢病发展的中后期阶段或并发症阶段,因人体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受损而表现为营养不良即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供应不足现象。

营养过剩是人体的营养代谢过程出现了不平衡现象,是导致血液黏稠、血液质量变差的关键因素。

2、营养代谢紊乱引发血症异常症而致血液变差

营养代谢紊乱将引发血液循环系统中各项内容物含量逐步出现异常现象,进而导致以血脂异常为主的血症异常症发生。

营养代谢紊乱症状产生以后,明显的特征是各营养物质经小肠上皮细胞过多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肝小叶中进行合成加工等代谢过程,肝脏是人体最大的生物化学“加工厂”, 此时将引起肝脏加工过剩而导致过多的中间体产物如脂质物质(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等通过肝静脉汇集后逐步流向下腔静脉,然后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此时会打破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各项内容物所处的动态平衡状态,进而引起血液中血脂、血糖、血尿酸等物质的含量异常,同时伴随营养代谢紊乱症状(营养过剩)继续存在的情况下,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无法及时有效消耗掉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各营养物质时,逐步累积将导致血症异常症发生。

血症异常症指的是血液循环系统中高胆固醇(TC)、高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坏胆固醇)含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胆固醇)含量低等四项主要血脂异常症(俗称高脂血症)、高血糖症、高尿酸血症等六项主要血症指标异常症状。以上六项主要血症异常症状某几项异常时都将引起血液循环系统血液质量变差现象。

3、血症异常症引起的血液黏稠先导致毛细血管粥样淤塞现象,引起微循环场所物质交换的动力来源不足而导致毛细血管“自律运动”关闭

血症异常症(高脂血症、高血糖症、高尿酸血症等)会引起人体的血液质量下降而导致血管中的血液逐渐变的浑浊、暗红、黏稠,渐至血液质量变差、血运不畅通进而导致血液循环系统的运输障碍发生。血液黏稠、血粘稠度升高引起的血液运输障碍首先会引起动脉毛细血管内的(微观层面)血液流速变慢、血液流不动的现象,此时将进一步导致毛细血管处的血流阻力增大。

当此处微循环场所中物质交换的动力来源即血流驱动力不足以克服血流阻力时,将逐步导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由流速变慢、流不动而最终演变为毛细血管中的血液粥样淤塞现象产生。叠加此时相应器官组织细胞代谢产物无法有效运输出去的状况,会逐步导致毛细血管“自律运动”关闭,导致微循环场所中的物质交换、能量转换等发生障碍即微循环障碍形成与发展。

4、微循环场所物质交换障碍导致微循环障碍形成导致细胞代谢障碍

微循环场所物质交换的动力来源不足时,显著的特征是毛细血管内外环境中的物质交换路径、组织间隙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组织间隙液和静脉毛细血管及毛细淋巴管盲端之间的物质回收过程出现受阻现象,进而导致此处的物质运输和交换过程发生障碍,导致微循环障碍产生。

人体周身各处微循环场所发生障碍的数量是随着血症异常症的演变过程而逐步增加的,并且离心脏相对距离较远的部位如下肢、小腿、脚趾等组织细胞周围的微循环场所先发生微循环障碍。起初可以理解为由 1 条毛细血管粥样淤塞,逐步发展为 100 条甚至 1 万条以上的毛细血管粥样淤塞,当微循环障碍发展至某一基数时,此时一方面会导致机体相应器官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营养物质、免疫活性物质等供应,另一方面会导致相应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代谢产物无法从微循环场所中被运送出去,因此会导致细胞代谢产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堆积现象,经年累积即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广泛产生。

5、微循环障碍引起非菌性炎症而导致的组织细胞损伤、病变,是人类各主要代谢性慢病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节点

微循环障碍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长时间的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即相应器官局部组织细胞处于缺血或缺氧状态时,将导致相应的组织细胞活性降低而渐至失活,并逐步老化、衰亡直至纤维化状态。老化、衰亡的局部组织细胞因得不到及时代谢或清除掉而逐步形成微小的坏死组织隐藏在人体相应器官的局部组织周围。坏死组织叠加微循环场所中堆积的细胞代谢产物、毒素、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变化等因素时,在一定环境下将逐步转变为非菌性致炎因子。

非菌性致炎因子即损伤因子在人体局部组织细胞周围产生后,会引起机体组织启动自我保护的防御反应即非菌性炎症产生。

非菌性炎症遇各种病原微生物等菌性致炎因子侵袭、感染时,容易引起菌性炎症出现,菌性炎症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炎症时,将导致人体相应的器官组织细胞损伤、病变症状出现,逐步累积后将导致人类各主要代谢性慢病形成与发展。由此可见,微循环障碍是人类代谢性慢病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