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教育:不可不知 10 要点 ---- 决定糖尿病管理成败的关键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糖尿病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糖尿病综合管理(五架马车):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

其中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础管理措施,是决定糖尿病管理成败的关键。每位糖尿病患者均应该接受全面糖尿病教育,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自我管理技能。下面就糖尿病的入院教育进行简单的阐述:

  1. 血糖仪 - 糖尿病患者的战友

想要控制好血糖,必需备有血糖仪。血糖控制的如何,测个血糖便可知晓。为了方便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建议糖尿病患者人手一台便携式血糖仪,并学会血糖仪的使用、保存。

  1. 监测血糖: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程度,制订合理的降糖方案,同时能够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血糖监测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兼顾有效性和便利性。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疗者应每天监测三餐前后和睡前共 7 次血糖,必要时加测凌晨 2~3 点血糖(特别是夜间睡眠差,梦魇的患者),排除夜间低血糖的可能。

如果患者诉某个时间段不适,应加测这个时间段的血糖。餐后血糖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时间。血糖平稳后可适当减少血糖监测频率。

每日 2 次预混胰岛素注射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

null

  1. 血糖控制目标因人而异

null

  1. 空腹血糖高,加测夜间多点血糖,辨别「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

「苏木杰现象」的实质是一种反应性高血糖现象,是由于夜间发生的低血糖诱使升糖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分泌导致的清晨高血糖。提示:睡前胰岛素剂量过大。

「黎明现象」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足以抵抗晨起不断升高的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水平,从而导致的黎明时血糖逐渐升高。提示:睡前胰岛素加量。

为了鉴别这两个现象,我们可以监测夜间多点血糖,若发生低血糖则次日凌晨的高血糖为反应性高血糖,否则为「黎明现象」。

  1. 胰岛素针头是一次性使用的

胰岛素注射针头有一层特殊的涂层,可以在注射过程中起到润滑的作用,但是用过一次后,涂层会有损坏,再次使用会引起各种问题,例如:涂层被破坏后后注射会感到疼痛,针头中会生长细菌引起感染,针头折断,针头阻塞,影响疗效。

  1. 精细降糖,平稳达标

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甚至比持续性高血糖更为严重。因此我们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波动性。

为此,除了进食要定时定量、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以外,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及给药方式也非常重要。饮食和运动不规律、治疗依从性差、情绪应激、睡眠障碍、酗酒、感染、应对餐后血糖的药物作用不足、胰岛素规范注射等多种因素可增加血糖波动。

  1.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时刻谨慎低血糖

低血糖的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和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

但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此外夜间低血糖常因难以发现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或患者可表现为夜间低血糖后的空腹高血糖。

有些患者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症状低血糖,或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主要表现为心慌、手抖、出冷汗,但是临床表现是千变万化的,还有很多表现很不典型,容易被忽略,而被误诊。

  1. 营养治疗是最基本和重要的措施

医学营养治疗是糖尿病基础管理措施,是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营养治疗的依从性是决定患者能否达到理想代谢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

营养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纠正代谢紊乱、达到良好的代谢控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提供最佳营养以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减缓ß细胞功能障碍的进展。

  1. 运动治疗不可少

运动治疗在糖尿病的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尤其对肥胖的 T2DM 患者,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

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 3 次,每次不少于 20 分钟。运动时间:从吃第一口饭算起的饭后 1 小时开始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 30~40 分钟,一般不超过 1 小时,最好每天进行运动,不应该出现连续 2 天不运动的情况。

运动强度:对于没有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运动后心率的范围 =(220- 年龄)×50%~70%,运动后心率次数以不超过(170- 年龄)为宜。

运动中能完整说一句话、适度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肌肉有略微酸胀的感觉,感觉不太累或有点累,第 2 天可以完全恢复继续运动。

  1. 病情监测:包括血糖监测、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监测。

血糖监测基本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来评价近 2~3 月的血糖控制情况,用于评价长期血糖控制情况,也是临床指导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患者初诊时都应常规检查,开始治疗时每 3 个月检测 1 次,血糖达标后每年也应至少监测 2 次。

患者每次就诊时均应测量血压,每年至少 1 次全面了解血脂以及心、肾、神经、眼底等情况,尽早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相应处理。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更可怕的是无知。请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偏方和祖传秘方。所有打着根治糖尿病旗号的都是骗子。

目前虽然无法治愈糖尿病,但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与糖尿病和睦相处,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如需了解更多茯茶素的专业信息,分析身体健康情况,请立即联系茯茶素专属客服老师,微信电话 :15361893515